工業廢鹽處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國每年產生的高鹽水超過三億立方米,由此產生的危廢超過千萬噸,其中大部分未得到合理處置,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訪談行業專家普遍認為,目前高鹽度廢水處理既缺乏經濟、系統的處理方法,也難以對處理后產生的副產物進行鑒別,其中廢鹽往往被視為危險廢物,難以實現經濟效益更大化。
一、缺乏核心技術。
有人說,高鹽度的廢水是指含有至少占總溶解固體(TDS)3.5%以上的有機廢水。除有機污染物外,這類廢水還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無機鹽。含鹽量占我國總含鹽量的5%以上,且含鹽量仍以一定速度增長。
高鹽廢水主要來自農藥、染料、醫藥中間體、煤化工、煉油化工等精細化工行業,其中農藥、染料、醫藥中間體高鹽廢水成分復雜,處理困難,水污染問題特別突出,特別是特征污染物,長期缺乏有效、經濟的處理方法。
目前,在高濃度鹽廢水處理中,膜預處理技術、高濃度鹽廢水焚燒技術、部分企業結合先進的氧化輔助生化處理等成套組合技術。在鹽蒸發結晶過程中,機械蒸汽一般用于再壓縮(MVR)生化處理技術一般采用低操作成本的預處理階段。近年來,高鹽廢水的處理越來越受到重視,但總體而言,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處理技術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缺乏核心技術。高鹽廢水產生量大,多無出路,現有處理技術支持能力不足。
二是成本高。
現有高鹽度廢水處理裝置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成本問題突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三:一是整個行業廢水處理成本高,傳統單元處理成本高,難以滿足技術經濟要求;二是處理技術普遍分散,不系統,缺乏清潔生產、資源評價、成本優化、技術優化、市場優化、回收分析設計;三是環保企業和研究機構只能提供單元技術,缺乏系統研發和工程設計能力,無法從成本優化的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
稀釋生化法、蒸發濃縮法、焚燒法、膜濃縮法和催化氧化法是目前處理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水的較成熟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其優缺點。例如,稀釋生化法應考慮有機物的可生化性,產生更多的廢水;蒸發分離后需要進一步處理蒸發濃縮法,從而增加企業的環境成本。
無論成本如何,廢水都可以實現“零排放”但在濃縮和再利用后,剩余的固體廢物是治理的難點。這種固體廢物可能是危險廢物,不易填埋,處理困難,處理成本高。
三、副產廢鹽回收困難。
化工高濃度含鹽有機廢水蒸發結晶每年產生200多萬噸廢鹽。目前,許多地方將廢鹽視為危險廢物,導致企業囤積大量鹽渣。
還有一些企業反映,由于未對副產物進行認定,難以鑒定等原因,部分危險程度較低的廢鹽渣還被當地環保部門視為危廢,因此無法作為產品銷售。目前,許多項目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即廢水中的雜鹽只能在提取后堆放和處理。由于這些雜鹽被認定為危險廢物,每噸處理費在3000-5000元之間。因此,如何回收這些雜鹽是我們目前研究的一個方向。